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需从破解青年住房问题做起-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需从破解青年住房问题做起
  发布时间:2022-10-20 10:25   来源:城市怎么办

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对于一座城市来说,青年群体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城市发展前景和青年发展前途息息相关,因此,近年来各个城市都在积极推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如何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成了各大城市共同的命题。

安居才能乐业,“住有所居”是青年实现安居乐业、扎根创业、建功立业的关键要素,解决好青年住房问题,改善青年住房条件,是一座城市最硬核的吸引力与友好度。

01

青年群体住房面临的困境

1、房价高,青年人购房压力大

当前房价高是普遍现象,尤其对青年具有较大吸引力的一线、新一线城市,房价高居不下,大部分青年人难以企及,“六个钱包”买房成为普遍现象,沉重的购房成本给青年人带来很大压力,也抑制了教育、文化等其他消费。

2、租赁住房租金高,生活成本大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现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靠租房解决住宿问题。在杭州这样的新一线城市租房,租金水平、居住空间和通勤距离上很难兼得,想要房租压力小一点、居住空间大一点,就只能考虑远离市区、交通不便的郊区地带,以时间换空间、换环境。另外,租房给青年人带来人身安全上的、精神上的、物质上的不安全感。

3、青年保障性住房供需不匹配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住房用地指标有限,保障性住房安置项目大部分远离主城区,增加了保障房租住群体的生活、交通成本。虽然后来有政策导向,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要充分考虑交通等因素,平衡职住问题,但依然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如公租房阶段性供给不足,轮候对象数量积压较多,轮候期限偏长,保障压力较大。

4、职住不平衡现象突出

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这里虽然是人才集聚地,集聚各类人才超50万名,但是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房子,让大部分在城西上班的青年人只能去边缘化区域买房,大多数人都过着“职住分离”的生活模式。在城市演进和市场选择下,人才集聚高地的“痛点”日益凸显。

02

青年住房问题带来的影响

1、影响婚恋和生育,进而影响人口结构

青年步入婚姻成立自己的小家,住房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需求,“无房不嫁”的社会压力普遍存在。极高的住房价格增加了婚姻和生育的成本,使得青年人口推迟结婚决策和生育决策,形成单身成年人口数增加、未婚比例提高、初婚年龄延迟、生育水平下降的“三高一低”新常态。

2、导致城市人才流失

青年们在用脚投票选择定居的城市时,居住成本是重要考虑因素。如果一座城市因为高房价、高租金挤走了大量优秀的青年人,久而久之,这座城市的竞争力就会受到影响。

3、加深贫富差距的代际转移

当前,很大一部分青年购房群体是凭借父母经济条件和家庭资本这些“先赋因素”的支持而获得产权住房,依赖于父代资助购房的青年群体,在住房财富积累中占据优势;而城市青年群体依靠自身努力的“后致因素”往往难以改变住房条件,家庭经济地位较低的青年购房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购房无望,代际差距进一步拉大。

03

破解城市青年住房难题的对策建议

1、将青年住房问题列入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聚焦居住环境、就业创业、学习教育、休闲娱乐、身心健康、商业服务、社会参与度、青年满意度等维度,编制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青年发展要求的切实可行的“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价体系”,并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评价体系易于实施和后续优化调整。指标体系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大类,结合本地实际可设定特色指标。将住房问题纳入青年发展型城市居住环境维度的评价体系,尤其是保障房一些重要指标要逐级考核,确保相关政策目标“刚性”落实到位。

2、坚持一城一策、因城施策

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区域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每个城市的住房问题表现不一、轻重不一。坚持一城一策、因城施策,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青年安居工程,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遵循以人口定地口、房口发展理念,根据人口规模及发展趋势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等级,分类施策,确定用地供应比例、资金支持比例等“硬杠杠”,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计划形成供应。

3、按青年对住房的需求层次进行分类管理

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城市青年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将青年人住房需求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城市的青年发展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按青年对住房的需求层次可将其划分为短期租赁型住房需求、长期租赁型住房需求、刚需型首套购房需求、改善型次套购房需求、投资型多套购房需求。针对不同青年群体,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市场能解决的通过市场手段去解决,对住房困难的青年群体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着重考虑解决前三种青年住房需求,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是解决青年住房问题的重中之重。

4、以培育多层次租赁住房市场为核心,推动落实租购同权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相当大的住房需求吸引到租赁住房上来,有效减轻青年住房支付压力和商品住房市场的供需压力。同时,逐步落实租购同权,让租房者享受与购房者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只有实现租房和购房在城市公共服务上的平等待遇,才能让青年群体不再执着于拼尽全力购买住房,接受通过市场化租赁手段解决住房问题。

5、打造“六房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结构性问题

解决城市住房问题,地方要把工作重心放在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上,不能把保障房简单化地推向市场,影响市场价格。坚持公共租赁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限价房、人才房、旧改房“六房”并举,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重点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积极实施和推广代建制,由品牌房地产公司代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确保住房质量。

参考文献:

[1]蒋知曈、张宏纬、陆连红、黄滢妃,面向青年就业人群的住房供应体系研究 ——以未来雄安新区为例,上海房地 2021年第3期

[2]王业强、李豫,当前青年住房扶持政策的问题及建议,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3]徐振强、李有增、董振国、杨鹏、刘元晨,基于智慧城市思维构建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价体系,中国名城2020年第8期

[4]王丽艳、柏彬、陈鹏,城市青年住房资源获得:先赋与后致,当代青年研究2021年第1期

[5]中规院上海分院,青年更有为,城市更友好 ——关于青年发展型城市研究探索,规划中国 2022年4月11日

[6]朱庄瑞、王玉廷,大城市青年住房产权稳定性研究:理论分析、实践探索与提升路径,经济问题2021年第5期

审核:李明超

  作者:毛春红   编辑:陈俊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