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成果推介 | 以“pod”模式推动义乌市双江湖概念性规划-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咨询成果推介 | 以“pod”模式推动义乌市双江湖概念性规划
  发布时间:2018-11-24 15:57   来源:城市怎么办

pod 模式(park oriented development 以城市公园等生态设施为导向),是以“金镶玉”的发展理念,把景观作为“金”,将景观周边的开发和利用作为“玉”,通过“赋金于玉”,即景观资源化,达到“金玉成碧”,即无形资产有形化,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三效合一。

义乌市双江湖区块位于义乌市义西南区域,横向可联系金义新区和义乌主城区,纵向可联系上溪、义亭、佛堂,湖区主要部分镶嵌于义南生态带之中,湖周辐射范围将带动整体区块发展,具有打造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美丽城市的良好基底。义乌市委、市政府提出规划建设双江湖项目的战略决策,有利于立足金义都市区和义甬舟“双平台”,做强商贸和工业“双引擎”,加快科技和人才“双集聚”,做实文化和生态“双支撑”,推动总量和质量“双提升”、动力和活力“双增强”、结构和效益“双优化”、经济和城市“双转型”。

但是,传统市场经营模式压力增大,工业企业“两链”风险比较突出,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修复传统动能,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十分迫切,存量提质有待进一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有待进一步推进、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城乡“低小散乱”作坊普遍,建筑风貌混杂,乱排偷排污染时有发生,双江湖辐射范围内产业发展的愿景与现实状况存在一定差距。城市能级较低、转型不快,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显现,企业引才留才困难,要形成“人才方阵”产生辐射、带动效应,摒弃小农思想、打破县域思维、提升城乡品质、强化经济与城市互动等方面存在挑战;规划范围内如何通过土地出让金平衡双江湖项目工程建设资金,解决“钱从哪里来”存在挑战。涉及拆迁的街道、村镇数量众多,如何做好征地拆迁工作,解决“人往哪里去”、“手续怎么办”存在挑战。双江湖从单纯景区转变为城市组团需要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引领和实践支撑。

一、关于规划理念

一是坚持以城市群作为推进新城建设的主体形态,紧密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及重点建设工作,处理好“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找准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发展优势。

二是坚持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处理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关系。

三是依托新城所在区域良好的生态基底,发挥田、园、林的优势,补足水质、水源、水量的短板,提升环境吸引力,彰显生态效益;打造一流的教育、医疗、文教、体育等广义城市基础设施,以高端化的生活理念,高配置的生活设施,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彰显社会效益;通过产城融合、创新集聚实现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以生态景观、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融合构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彰显经济效益。

四是坚持统筹“四大难题”,解决“人从哪里来和去,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手续怎么办”四大难题。

五是以空间规划为龙头,整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最大化发挥规划对未来双江湖长远发展和整体发展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六是坚持以双江湖工程的实施,带整治、带保护、带改造、带建设、带开发、带管理。

二、关于规划目标

根据双江湖区域两江、两岸,一湖、一山的生态基地,做好“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六篇文章,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城市综合环境,将双江湖区域定位为:“强、大、优、美、高”,双江湖新城。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双江湖新城打造成为群城聚市、实业兴市、创新强市、开放活市、环境立市五大战略的义乌样板。

竞争力强:以双江湖新城建设为契机,改革强市、创新强市、开放强市、人才强市,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国际竞争力、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区域协调性,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打造引领义乌未来发展的新优势。

手笔大:将双江湖新城建设作为综合交通廊道、金义科创廊道、浙中生态廊道三条廊道建设的排头兵,坚持大规划、大项目、大平台、大建设,加快城市国际化、企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依托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对内辐射长江经济带,对外辐射“一带一路”,打造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引领区。

服务优:坚持新城开发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把创新作为新城发展的主引擎,推动“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六位一体,加大创新投入,强化科技创新,推进制度创新,鼓励社会创新,做到“办事不出新城,资金自求平衡”、“政府一毛不拔,事业兴旺发达”。

环境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打造绿色发展、浙中崛起的“金名片”。

品质高:坚持“交通高效化、土地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生态多样化”的发展策略,打造专家叫好、游客称赞、市民认可的“品质新城”,成为区域综合实力和经济质量效益、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全面提升的空间载体。

三、关于空间规划

拟规划形成“两轴、两带、两核、三片”的空间结构,以两轴两带,湖城相依的空间结构引导区域开发。

两核为新城品质核:彰显新城中心区、湿地区、滨水区等高价值区域的公共性和开放性,集行政办公、商务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科研、智慧生产以及生活性服务业等多项职能于一体。双江生态核: 通过双江湖区域的开发、建设和保护,维护城市湖泊型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两轴为多元功能轴: 对接市域总体规划的“十字”开放廊道,成为金-义城市发展轴中的发展新中心。城镇拓展轴: 通过产城融合,转型升级义西南新兴产业功能区,以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发展。

两带为生态景观绿廊带:依托湖周生态基底做好开发。义乌江沿江发展带:依托沿江滨水地带做好开发。

三片为创业片:融产业、教学、研发于一体。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空间利用配置的高效化,通过双江湖的景观吸引力,搭建科技创新工作的活跃与高水平科研院所之间互动联系的创新空间组织,优化配置空间资源,提供政务服务平台,打造新型经济平台,培养景区周边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品质化、生态化、园林化、现代化的经济新增长极和空间示范区域。休闲片:融文化、体验、旅游于一体。展示双江湖特有的自然景观特色,提供游憩风景胜地,科学合理地保护、利用风景资源,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使人在娱乐、休闲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认识自然规律,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深受教育,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协调发展。生活片:融居住、交流、商务于一体。通过对城市整体居住空间的统一规划,努力实现区域休闲度假和本地居住就业功能空间的融合,低密度主题性开发与中高密度城市住宅建设相互结合,把新城塑造成面向区域人群和本地居住人口需求、综合设施完善、人民安居乐业、环境优美的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市,打造国际化生态休闲社区中心、邻里中心,形成布点周全、功能齐全的医疗卫生设施、国际化一贯制教学设施和文化设施网络。根据地块现有资源,参考原有相关规划,赋予特色功能实现差异发展,规划分为9 大主要区块:行政服务区、智慧生产区、科教研发区、创新动力区、文化旅游区、双江湖面区、生态廊道区、都市活力区、滨水魅力区。

四、关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双江湖区域是发展预控区、是城市长远发展的潜力地区,要求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选择生态景观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要植入包括现代服务业、品质居住、主题娱乐等新兴特色产业。因而规划范围内,第一产业要从传统农业转型提升为都市农业,改善产业生态环境。第二产业要结合义乌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依托高新技术,发展绿色智能制造产业。第三产业要围绕国际商务旅游目的地、城市商住综合体的打造,彰显服务业新蓝海、主战场的定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一核一轴三群多点”的结构,规划双江湖新城的产业布局,在双江湖新城,借助abc,即“ai(人工智能) bigdata(大数据) cloud(云计算)”的技术叠加优势,打造国贸改革“升级版”,推进市场创新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品质,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率先实现从[互联网+]向[人工智能+]的过度,打造合理的商业模式。

配套服务设施方面,构建市、区、社区三级文化设施体系,坚持“名校集团化”、“名院集团化”,一方面建设大型高标准的城市文化中心(区),一方面推动基层文化设施的普及,大力扶持基础性、公益性文化事业。形成覆盖全市、面向大众的城市文化设施体系,提升城市形象、拓展城市功能,增强文化辐射力,凸显双江湖地区文化中心地位。在双江湖新城,将义乌“十大民间风俗”、婺剧曲艺、民间艺术等地方文化与“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义乌城市精神相互交融,互相促进,辩证地、统一地发展。通过“四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四院”(书法院、画院、剧院、影院)等新建公共文化设施和运营主体单位,传承民族先进文化。

五、关于土地利用规划

坚持以民为本、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系统综合、品质至上、文化为要、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八大理念,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强化紧凑、混合、高效,科学、合理、有序地编制土地使用规划。

探索应用“ppp(如bot) xod(如tod)”复合型新模式,以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土地一体化开发利用为理念,提高城市土地资产的附加值和出让效益,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积极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六、关于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1 号线、3号线均穿境而过,首先要采用tod 开发模式,围绕站点打造一个功能复合的一站式生活中心,集聚商业休闲、文化娱乐和餐饮等生活性服务功能,顺应现代社会人们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承载居民日常活动和体验性的服务功能;其次要将轨道站点打造成组织公共交通的枢纽,要综合布局公交站、自行车停靠站和机动车停车场,形成多种交通方式快速转换的枢纽,保证便捷出行;最后要依托轨道站点的交通便利性,站点周边还要集聚一定规模的商务功能,使轨道站点成为承担服务和就业职能的功能性中心。

规划区内城市道路网分成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小路四类。快速路串联起主要功能片区,以快速、通达为主要目标;主干路形成主要功能区的疏通脉络,以连接、贯通为主要目标;次干路承担分区内部短距离的交通联系,以集散、分流为主要目标;支小路是织密路网、构建宜居片区的主要手段,以疏解、循环为主要目标。

根据功能区的实际交通情况设立节点,重视节点的特殊作用,做好对每个交叉路口车流量和人流量的评估,在交叉路口部分削减交通压力,疏散交通。综合考虑地区的交通流量,根据功能区分,对机动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通过合理设计隧道、天桥、斑马线、红绿灯的时长、道路的宽度等,实施“规划、建设、管理、人的素质”四管齐下,预先避免交通拥堵,缓解交通压力。

七、关于基础设施规划

一是统筹系统与局部。既要实现不同领域基础设施的均衡发展,提升基础设施整体效益,又要着重解决好关键领域的突出矛盾,缓解瓶颈制约因素,解决好影响城市运行的关键问题。

二是统筹建设与管理。既要持续加强能力建设,着力解决总量不足问题,又要注重便利化、智能化、人性化需求,应用新技术新理念,合理规划、超前考虑、精细设计、优质建设,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是统筹需求与时序。统筹地区开发与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按照适度优先原则,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既要考虑城市发展对基础设施的服务需求,加快建设,又要充分考虑资金的保障能力、建设管理能力,按照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原则,合理安排建设时序,把握发展节奏。

八、关于环境保护规划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线,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核心,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统筹义乌双江湖环境保护。通过对水系、供水系统、污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的有效整合,以水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以提高供水水质为主线,以环境保护为约束条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和“安全、资源、环境”三位一体的总体思想,重点围绕分质供水规划,生态排水处理,再生水使用,雨水收集处理,规划构建与城市总体规划、水环境功能区划相适应的水系统。 

供稿:杭州城市学研究会 蔡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
网站地图